
第五届江苏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近日在常州大学落幕。全省83所学校250支团队同台比拼,经过激烈角逐,常州大学学子龚亮领衔的“蜀姜筑梦”团队成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唯一进入四强的本科生队伍,并荣获江苏省一等奖、省赛季军。
龚亮是常州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大二学生。自大一起,他就开始创业,最初在电商平台销售四川特产,并一直在寻觅更好的当地产品。去年下半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接触到江苏双创人才、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徐德锋。徐德锋从事姜黄的新药与保健品研发已有六七年。彼时,龚亮了解到,质量最佳的姜黄,就产自自己的老家四川。
四川犍为,有“蜀西门户”之誉。当地农民种植姜黄有上千年历史。截至2018年,全县姜黄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,可是年粗加工能力仅有0.5万吨。
这引起了龚亮的关注。于是,今年以来,他和徐德锋多次来到犍为,深入田间地头,走进农户家中,了解姜黄种植的现状。
回到学校后,在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的帮助及徐德锋的悉心指导下,龚亮牵头成立了常州大学“蜀姜筑梦”团队。
龚亮说,团队15名同学跨4个学院近10个专业,利用各自所学的专业知识,在传统姜黄加工工艺基础上,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姜黄素绿色深加工技术,代替传统的手工清洗和煤烘炕加工技术,保证了姜黄产品的质量;研发出两种姜黄产品:解酒保肝的酒伴侣——蜀姜肽片产品和以姜黄为主的中药靶向祛痘膏;自主研发姜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,将姜黄生产过程中的残渣废料做成姜黄猪饲料和甲鱼饲料添加剂。犍为多家农户使用后,反响不错。养猪大户龙正亮反馈说,家里的猪吃了这种猪饲料,长势很好。
今年4月,手握6项发明专利的“蜀姜筑梦”团队在犍为县注册成立了蜀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。产品销售和技术支持依托常州大学平台,办公地点设在犍为县铁炉乡安南村。成立1个月即接到3笔大订单,和30家农户达成购销协议。
犍为县政府也非常欢迎常大团队的入驻,并表示会减免相关企业税收;县里投资3000万元,扩大姜黄种植面积和基地建设。预计到今年底,仅铁炉乡就可增种姜黄3000亩,户均增收6800元,并可带动全县脱贫。